该平台了解到,据中国证监会9月15日报道,一名记者问:最近,我们媒体报道了新股发行和上市标准的变化。中国证监会对此有何评价?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关注相关信息,这些市场谣言不一定全面、准确,最近:一是IPO发行的节奏。中国证监会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一、二级市场反周期调整,科学合理地保持新股发行规范化,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最近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安排。中国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未暂停,IPO无“关闭”。上市公司再融资没有“关闭”。
全文如下: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问:最近有媒体报道新股发行上市关闭,发行上市标准发生变化。中国证监会对此有何评价?
A:我们也关注相关信息,这些市场谣言不一定全面、准确,最近发行和上市:
一是IPO发行节奏。中国证监会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一、二级市场反周期调整,科学合理地保持新股发行规范化,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最近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安排。中国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未暂停,IPO无“关闭”。上市公司再融资没有“关闭”。
二是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委员会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定位,支持六大行业中合格、核心技术关键的“硬技术”企业,引导资源聚集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的行动计划,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三是发行上市条件。中国证监会自试点登记制度以来,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简化优化发行条件,设定多元化、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基本形成了沪深北交易所各重点协调发展的格局,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目前各板块的定位、发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都没有变化,也没有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况。
第四,一些在审企业被撤回。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稳定性不足、业绩下降等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媒体报道中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应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发行人自身情况,并根据行业政策、发行条件和板块定位进行严格审查和检查。
第五,严格控制审计质量。自试点登记制度试点以来,中国证监会实施了更加严格、透明、谨慎的发行和上市监督,充分利用多要素验证、审计查询、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快问题企业的清理。在发行和上市审计中,严格防止欺诈性发行,严格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财务欺诈,严格调查和处罚。
例如,一些业余时间较少的资本配置用户可以适当选择资本配置的在线开户或在线操作,这可以减少操作时间。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降低交易风险。资本配置投资方式最忌讳的是盲目操作,带来很大的交易风险。因此,资本配置者应保持谨慎的投资心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牛观点